针对内陆税收局昨日宣布,年收入或销售额低于50万令吉的纳税人可暂时豁免使用电子发票,斯木省华总会长兼成邦江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吴标生博士呼吁政府,应将该措施由“暂时性豁免”转为“永久性豁免”,以减轻微型及小型企业的合规负担,确保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更具实效的税务改革。
吴标生指出,虽然政府通过展延实施期限与豁免措施展现了体恤民意的诚意,但“暂时性”的标签,依然令众多年收入低于50万令吉的小型商家处于政策不确定性的阴影之下,难以安心投入长期营运与规划。
“这些纳税人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者、小型零售商及乡村微型业者,技术资源有限,若强制落实电子发票制度,将直接加重他们的营运成本与行政负担。”他表示。
吴标生指出,斯木省许多小商家目前正面临数码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包括系统设备投入、员工培训与技术操作问题。虽然财政部已提供暂时性豁免,但这不过是“暂缓压力”,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
“我们理解政府推动税务现代化的目标,但务实来看,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相应的资源去承担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成本。对年销售额低于50万令吉的微型企业而言,现金流紧张、人员有限,一旦被强制执行电子发票,极可能导致营运受阻、士气受挫。”他说。
建议效法邻国 实施更务实门槛
吴标生建议,政府应效仿泰国与印尼等邻国做法,将电子发票的强制门槛永久设定为年收入50万令吉以上,并将此标准纳入国家税务现代化的长期政策框架中。
“频繁调整或采用临时性措施,只会打击商界的信心,阻碍企业的数码规划。唯有稳定与明确的政策,才能帮助业者作出长期部署,同时让税务机关集中资源监管高收入群体,提升税务系统的整体效率。”他强调。
过渡期仍存隐忧 呼吁加强支援配套
尽管政府在过渡期间提供“综合电子发票”作为替代选项,吴标生指出,该措施的执行细节尚不明确,许多业者对操作仍感陌生,尤其是对不擅长科技的基层商家而言,仍是一大挑战。
“不能只是发文告说有替代方案,就期望业者自行摸索。”他呼吁内陆税收局加强宣传与技术支援,包括提供免费培训、操作指引及系统软硬体补贴,以实际行动协助中小企业平稳过渡。
改革须平衡民生与现实
吴标生重申,推动税收制度现代化是全球趋势,但政策设计必须兼顾公平性与可行性。
“提高豁免门槛并不是抗拒改革,而是确保改革不会脱离民生现实。只有更贴地、更人本的税改,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与广泛支持。”他说。
他呼吁财政部广泛听取中小企业及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将电子发票的强制实施门槛永久性地提高至50万令吉,为基层企业保留传统发票或简化数码化选项,构建更合理与可持续的税务环境。
“我们不反对数码转型,但更希望政府施政时能体现包容与弹性,让微型企业有时间、有空间,逐步配合政策,而不是被制度推着走。”拿督吴标生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