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吴标生:松了一口气

我非常欣慰獲悉我國交通部長陸兆福前天受記者訪問時明確的表示,政府目前沒有制定10年車齡強制報廢政策,也讓國內許多超過10年的老車車主,包括本人在內,松了一口氣。

我也認為,有關政策雖然是可行的,但先決條件就是擁有完善和先進的公共交通系統,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解決人民的出行問題,同時也必須在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前提下,均有能力的時候才實施。

其實每個國家情況不同,擁有先進和完善的公交系統,只是可以為車輛使用年齡設限的其中一個條件。 國家幅員遼闊還是狹小,更是不可以忽略的重要因素。 因為很多完善的公交系統,也只能是局限於首都圈及其周邊若干輻射範圍內;而其他可以滿足這些條件的,也只是一些人口較為稠密的大城市。至於外圍的城鄉小鎮,也只可以是盡量提供良好的巴士服務而已。

我國幅員遼闊,地廣人稀,而且不但東馬砂沙二邦,城市之間距離遙遠,單是西馬各州也因為人口分布不均,東海岸的居民就必須開車才能自由出行。 因此也使得如果政府完全以首都圈為考量,強制10年車齡舊車必須報廢,對東海岸及東馬砂沙二邦收入偏愛低的居民,將會是巨大的壓力。 而這種一刀切的政策顯然過於理想化,也必然招來反對聲音。

實際上對於類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要搞類似先進國的車齡限制是不切實際。

亞洲方面除了日本和 新加坡,一般都超過10年,原因就是日本和新加坡擁有亞洲國家中最先進及最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人們出行十分方便,尤其是城市居民,外出幾乎完全不需自己開車。

毫無疑問,由於我國的公交系統欠完善,雖然雪隆首都圈的公交系統不斷的改善和建設,可是要做到不開車出門,還是遠遠不可能的事情,更不用說東馬落後的砂沙兩邦。

根據交通部數據,截至2022年5月,我國約有3300萬輛註冊車輛,其中1900萬的車齡超過10年,超過一半以上的註冊車輛車齡是超過10年的,因此如果效仿日本,新加坡實施報廢車政策,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肯定將會引起許多問題,害慘中底收入的國人。

其實目前我國政府最迫切的任務應該是處理國內的廢棄車的問題,根據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UKM)一支研究隊伍於1/7/2022指出,目前有超過700萬輛的汽車及羅里廢置在全馬各地的道路旁及住宅區範圍,不但有礙市容,同時也對公共衛生與安全帶來威脅。

因此我也呼籲相關當局正視我國廢棄車的問題,積極的採取最有效的執法和清除行動,移走引起民生問題的廢棄車輛。

斯木省華人社團總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